查看原文
其他

南国读书会||第53期:《使民主运转起来》



南国读书会第53期

《使民主运转起来》



活动概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曾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国家“十四五”规划,2021年11月11日晚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于文逸楼415教室开展第53期“南国读书会”。本期读书会邀请刘晓洋副教授为我院2021级研究生研读罗伯特D·帕特南的著作《使民主运转起来》。

嘉宾介绍

刘晓洋,湖北洪湖人,管理学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兼秘书长,中国政务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政府绩效评估、大数据政务研究。获得广东省哲社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名)、“羊城青年文化英才”等荣誉奖项。近几年的著作和论文主要有《政府绩效评估概论》、《人工智能重塑政务服务流程的认知逻辑与技术路径》、《大数据驱动公共服务供给的变革向度》、《制度约束、技术优化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

 

 

书籍推荐

《使民主运转起来》是当代西方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D·帕特南的著作。该书以民主制度绩效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主题,通过对意大利各地区的研究探讨了有关公民生活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运用社会资本、治理和善治等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对意大利进行个案考察,经历长达20年的实证研究,论述了意大利如何在法西斯专制崩溃后,成功地利用意大利深厚的公民传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民主机制,逐渐使意大利社会走向善治和繁荣。同时作者得出了关于民主制度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社会资本是民主制度得以有效运作的关键因素。

嘉宾导读

刘晓洋老师首先介绍了为什么选择研读帕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刘老师指出,该书是政治学领域的必读书目,在行政管理学中也有很多人去研究它;其次,这本书涉及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即:民主是怎么运转起来的?以及怎么去测量这种制度变迁的现象。从意大利发生一次大的制度变迁、民主改革,从这个改革的过程来看我们好像看到了民主的进步,但这种民主的进步应该怎么测量呢?这就是关于这本书的第三章—制度绩效的含义。这本书从整个选题到研究过程、到论文的结构安排到最后的概念提升都实际上对我们的研究有所帮助。意大利是有深厚的中央集权的管理传统,这次改革从七十年代开始就是要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建立地区政府,地区政府的建立也有它的特殊性比如说意大利的宗教信仰、革命活动和民族习惯等。这个制度变迁的实际过程为我们研究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读书会纪要与感悟

在介绍后刘晓洋老师先请各位同学谈谈自己在读完这本书后的感想、领悟以及问题。

 

陈嘉时同学:老师之前有提到到意大利地区的制度改革做法来进行比较分析,对南方、北方的不同差异和历史渊源也做了一些分析。我认为这边书的主要思想是怎样使政府变得民主化或者说怎么建立一个有效的民主政府。但是我有些不明白他所谓的真正运转起来的民主是什么样的民主?以及他在社会共同体或者说是一个公民社会网络这样的一个范围里面其实也是会有冲突发生的。

 

刘璇同学:首先这本书通过对意大利的一些地区的经验总结,提出社会环境和意识也会影响民主的运行的效果,例如刚才提到的南北差异会影响制度改革的效果,北方的效果就会比南方好一些,这是受到历史和环境的影响。然后,它指出了一个正规的政治改革能形成一个正式制度推进民主运行。最后,我发现这个政治制度改革好像比较缓慢,这个地区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年才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然后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培育一个良好的公民精神是民主运行的一个条件。然后我就想到我们中国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水平等等也会影响到它的公民精神。

 

刘存菊同学:我看这本书最直接的感受是它的时间跨度很长和地域跨度很广,案例做的很深度。这给我最直接的启发就是:如果是我们去做一项研究,我们要有这个精神去把这个东西做的深刻一点。而且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也不是一蹴而就,你要对阶段性的结论继续去深挖、去反思、去纠正。第二个启发是:任何一项制度的制订和运行都不是理想化的,你要考虑到它的背景、环境等因素,并要从中提出更好的路径。

 


供稿|周小梦

摄影|张小碧

编辑|黄诗曼

编审|刘晓洋

监制|杨   芳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南国读书会南国读书会||第52期:《社会静力学》南国读书会||第51期:《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
南国读书会第50期 :《社会学的想象力》

南国读书会第49期:《大国大城》

南国读书会第48期:《伟大的开端》

南国读书会第47期:《乡土中国》

南国读书会第46期:《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南国读书会第45期:《行动研究:协作型问题解决方案》

南国读书会第44期:《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视点2021

陈晓佳:交通结构、市场规模与经济增长

张茂元:技术红利共享: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社会基础

王枫云:近代中国政治学学术团体考证

王枫云:当代中国地方学:发展模式与未来进路

董石桃: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区块链政策的文本分析

董石桃:监察下乡:监察职能基层延伸的国家治理逻辑

董石桃:新时代科学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五个维度

董石桃:嵌入性视角下协商民主的创新发展

曾维和:“水生态文明建设” 能促进水环境持续改善吗?

李利文:执法堕距:政策执行在基层缘何容易走样?

李利文: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形成的组织逻辑

丁魁礼:科研不端行为的惩罚强度研究

刘晓洋:自评估:使政府信息公开运转起来

谢治菊:农户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谢治菊:新技术对口述史研究的影响

谢治菊:建党100年的技术变迁与贫困治理

谢治菊:东西部协作教育组团帮扶的模式转向与本土建构

谢治菊:运动式搬迁下的常规化治理

谢治菊:政策工具与乡村振兴

徐凌:生态型责任政府的行政契约理论及其特殊性

陈潭:大数据驱动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智慧图景

陈潭:数字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点与新路径

陈潭:国家治理的大数据赋能:向度与限度

王利兵:潭门渔民生计方式与人-海关系变迁的民族志

周利敏: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风险治理创新

周利敏:大数据时代的社交媒体与自然灾害治理

周利敏: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危机治理

周利敏:基于中国问题的灾害社会工作研究

周利敏:基于环境正义视角的灾害社会工作创新

谢俊贵:中国抗疫的信息时代精神探析

谢俊贵:疫控社会学学科构建的现实基础与发展前瞻

谢俊贵:传统文化传承的诗经范式及其创新运用

谢建社等在《环境智能与人性化计算杂志》发表论文 

杨小聪在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发表论文

徐军辉等论文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

董石桃张茂元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南国讲堂

南国讲堂||第231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指挥和协调

南国讲堂||第230讲:危机研判研究的几个探索与未来展望

南国讲堂||第229讲: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数字乡村建设

南国讲堂||第228讲:社会科学中的理论建构

南国讲堂||第227讲:村庄治理共同体的百年探索

南国讲堂||第226讲:国际灾害治理前沿及研究进展

南国讲堂||第225讲:中国灾害治理前沿及研究进展

南国讲堂||第224讲:社会治理情境变迁与社会服务供给

南国讲堂||第223讲:自由还是陷阱?

南国讲堂||第222讲:学术研究如何开展:问题意识与理论对话

南国讲堂||第221讲:全球化的时间与空间

南国讲堂||第220讲:城市基层治理的新发展

南国讲堂||第219讲:跨区域应急合作

南国讲堂||第218讲:我们如何推进行政管理的研究

南国讲堂||第217讲:科学态度、专业精神与科技抗疫

南国讲堂||第216讲:转型期城市社会分层与流动的新趋势

南国讲堂||第215讲:公共政策的道德化

南国讲堂||第214讲:公共管理研究究竟是无用还是有用?

南国讲堂||第213讲:中国应急管理能力现状

南国讲堂||第212讲:从疫情防控看国家治理优势及问题

南国讲堂||第211讲: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思考

南国讲堂||第207讲:气象社会学的构建与展望

南国讲堂||第206讲:跨域水政治与尺度重构

南国讲堂||第205讲: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南国讲堂||第204讲:美国华人移民空间分布的新变化

南国讲堂||第203讲:灾害治理的四个关键概念

南国讲堂||第202讲:从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

南国讲堂||第201讲:社区的二重性与社区治理

南国讲堂||第200讲:压力对健康的影响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公达家书||第22封:寄思故乡,感念师恩

公达家书||第23封:爱我所爱,初心如磐

公达家书||第24封:立足时代,书写青春

公达家书||第25封:敢梦敢当,行则将至

公达家书||第26封:博学笃行,行远自迩

公达家书||第27封:诠释青春,铸就辉煌

公达家书||第28封:跃入人海,做奔腾的浪花

公达家书||第29封:青春有梦,创业相随

公达家书||第30封: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问候

公达家书||第31封:团结一致,共展未来

公达家书||第32封: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33封:有事做,有所期待

公达家书||第34封:研途路漫漫,有你们作伴

公达家书||第35封:时遇数载,恩情愈浓

公达家书||第36封:难忘两年驻村扶贫路

公达家书||第37封:在创新创业中创造未来

公达家书||第38封:顺从吾心,无问西东

公达家书||第39封:人生难言完美,活出自我精彩

公达家书||第40封:眼望苍穹,心有日月

公达家书||第41封: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公达家书||第42封:始于坚持,终成美好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